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河南省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9:53:12  浏览:96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暂行规定

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暂行规定
省政府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的规定,为保障五保户的生活,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对五保户实行供养,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实行计划生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 五保户是指农村中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者和孤儿。
丧失劳动能力、有成年子女的老人,按《宪法》、《婚姻法》规定,由成年子女赡养;其子女常年患病或残疾无力赡养者,也应视为五保户。
第四条 确定五保户,须由本人申请,群众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报乡人民政府批准,发给五保户供给证,并报县人民政府备案。《五保户供给证书》由省统一规定格式,以县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乡(镇)人民政府承办。
第五条 对五保户要做到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对孤儿实行保教。
保吃:包括粮、油、菜、柴及零花钱等;
保穿:保证有必需的衣、帽、鞋、袜、被褥;
保住:保证有房住,房屋安全牢固,不漏雨雪,能避风寒;
保医:五保户患病要及时治疗,并派人护理,医疗费由供养单位负担;
保葬:五保老人去世的安葬,由供养的单位负责;
孤儿保教:孤儿到入学年龄,要安排就学。
第六条 五保户供给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一般村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具体标准由县或乡人民政府规定。集体供给五保户的经费和物资(包括办敬老院的经费和物资)要按规定标准,以乡为单位,列入各户承包合同,统一筹集。也可以从集体企业的利润中开支。 五保户由亲友或其他人
代耕土地包养的,包养人要负担五保户生养死葬所需的全部费用和日常生活所需一切劳务。
第七条 供养五保户的办法:
1、举办敬老院。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乡或村为单位举办敬老院,也可以几个村联办敬老院。要坚持依靠集体,依靠群众,勤俭办院,敬老养老的原则。
2、集体供给,分散生活。采取这种办法,必须保证供给的经费和物资及时兑现。对生活自理有困难的五保户,村民委员会要派专人照料,妥善安排好他们的日常生活。
3、由亲友或其他人代耕土地包养。这种办法只有在五保户有其要求,亲友自愿,确能保障五保户生活的条件下才能实行。 集体供养,亲友或其他人代耕土地包养,都要签订《五保供养协议》和《遗赠扶养协议》。
第八条 对贫困地区的五保户,集体供给后仍有困难的,当地政府要列为重点,给予救济。对重灾区的五保户,集体供给有困难的,在发放救灾款物时,应予照顾。
第九条 五保户的房屋及其它财产,受法律保护。 五保户去世后,其财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处理。按照《五保供养协议》和《遗赠扶养协议》属于集体供养的,五保户的财产归所在村村民委员会所有;属于亲友或其他人包养的,由包养人继承。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都要选派责任心强,积极热情,作风正派的干部负责做五保工作,并建立健全严格的五保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要特别注意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对克扣、勒索、侵占五保户财物,
刁难、虐待五保户者,要严肃处理,对造成五保户非正常死亡者,要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地情况作出补充规定。




1985年12月2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统计登记(单位)办法

北京市统计局


北 京 市 统 计 局 文 件


京统发[2002]56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统计登记(单位)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统计局,各开发区,市属各局、总公司及中央在京综合单位:
  根据《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的规定,为加强对统计登记(单位)工作的管理,现将《北京市统计登记(单位)办法》印发给你们,并于2002年4月25日起施行。




北京市统计登记(单位)办法


第一条 根据《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均须依照《条例》和本办法办理统计登记。

第三条 市统计局是统计登记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和区、县统计局按照统计工作管理职责,分级负责统计登记和管理。

  市统计局负责直报部门所属单位的统计登记。市统计局也可以委托有关直报部门,负责该部门所属单位的统计登记。

  区、县统计局负责注册地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统计登记。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登记单位,由注册地统计局向该登记单位经营地统计局提供有关登记资料,登记单位应当在30日内与经营地统计局建立统计工作关系,履行统计报表报送义务。

第四条 办理统计登记的单位,应当提交下列申办材料: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批准文件或者批准证书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二)企业的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三)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

  上述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除提交证件或者证明外,还应当提交《统计登记单位基本情况表》。

第五条 市或者区、县统计局对统计登记单位提交的有关申办材料予以审核,并核发《统计登记证》。

第六条 已办理统计登记的单位,其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隶属关系、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址等变更,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的统计局办理变更登记。

  经营地址跨行政区域变更的,按照本办法第三条第三款的规定办理。

  已办理统计登记的单位注销的,应当在注销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的统计局注销。

第七条 《统计登记证》每3年更换一次。已办理统计登记的单位,自市统计局发布换证公告之日起60日内,持《统计登记证》,到原登记的统计局办理换证手续。

第八条《统计登记证》由北京市统计局统一印制。

  《统计登记证》遗失或者毁损,应当出具单位证明,自遗失或者毁损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的统计局补证。

第九条 对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单位,由市或者区、县统计局责令限期登记。限期内仍不登记,又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单位,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统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4 月25日起施行。

 

二○○二年四月一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劳动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发“关于工资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计委 劳动部 等


国家计划委员会、劳动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发“关于工资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1959年12月11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劳动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为了监督劳动计划的贯彻执行,合理地使用工资基金,加强经济核算,促进生产发展,特将我们制定的“关于工资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发给你们,希望在1960年一月份开始试行,如果个别地区由于时间紧迫,需要延期到二月份试行的时候,应该补报一月份工资基金使用情况的资料。在试行前应该预先向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作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积极参加办理。同时请将试行中的经验和问题以及你们的意见,随时告诉我们,以便研究修正后,报请国务院审定和正式颁布实行。

附:关于工资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监督劳动计划的贯彻执行,合理地使用工资基金,加强经济核算,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国营、地方国营、已定息的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应该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年度或季度劳动计划(包括本单位由工资附加费及其它经费中开支的人员和工资),制定分月的季度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在每季度开始前五天,连同本季度劳动计划一起,送当地劳动部门和开户银行(基本建设单位送建设银行)存查和监督执行。
在年度或季度的劳动计划尚未经上级批准下达以前,各单位可以参照上一季度实际支付的工资基金数目,制定季度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待年度或季度的劳动计划正式下达以后,再行修订。
第四条 各单位的工资基金发生超支的时候,凡月度工资基金超支在5%以内(在下月度应该弥补一部或者全部)和季度工资基金超支在1%以内的,银行可以照数支付。如月度工资基金超支在5%以上,须经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并且由超支单位报告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季度工资基金超支在1%以上,须征得当地劳动部门同意,并且由超支单位报告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条 各单位发生月度或季度工资基金超支的时候,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在下月度和下季度予以弥补;发生年度工资基金超支的时候,应该按照劳动计划的审批程序报请审批。
第六条 各单位的季度工资基金如有节余的时候,可以列入下一季度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内使用;但是年度的工资基金如有节余,不得在下一年度使用。
第七条 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在批准所属单位超支的工资基金的时候,应该先在本部门的年度工资基金内调剂解决。如果引起本部门的年度工资基金超支的时候,应该按照劳动计划审批程序报请审批。
第八条 各单位应该按照规定填写“工资基金结算表”向开户银行提取现金来支付工资;不得挪用业务收入的现金垫付工资。
第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厅、局应该会同同级银行,按季向本省、区、市人民委员会和劳动部报告本省、区、市的工资基金使用情况;并且将报告抄送同级计划、财政、统计部门。
第十条 工资总额组成的内容,按照1955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铁路运输、水上运输的跨省单位,分别由铁道部、交通部制定实施细则),并且抄送劳动部备案。
第十二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于劳动部。
工管01表
工资基金使用计划表
196 年第 季度
单位名称:
地 址:
主管部门:
单位:元
----------------------------------------------------------------------------------------
| 总 计 | 其中由工资附加费 | 其中由其他经费 | 向银行支
| | 开支的职工工资 | 开支的职工工资 |
|------------------|----------------------|--------------------| 取时间
|人 数|工资总额|人 数| 工资额 |人 数| 工资额 |
--------|--------|--------|--------|------------|--------|----------|------------
甲 | 1 | 2 | 3 | 4 | 5 | 6 | 7
--------|--------|--------|--------|------------|--------|----------|------------
合 计 | | | | | | |
--------|--------|--------|--------|------------|--------|----------|------------
月 份 | | | | | | | 月 日
--------|--------|--------|--------|------------|--------|----------|------------
月 份 | | | | | | | 月 日
--------|--------|--------|--------|------------|--------|----------|------------
月 份 | | | | | | | 月 日
--------|------------------------------------------------------------------------------
附 记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科长(签章) 主办人(签章)
报送机关:开户银行,当地劳动部门、主管部门各一份
报送日期:196 年 月 日(公章)
注:有的单位如每月分几次开工资或外埠有派驻机构人员时,其人数、工资数和每次向银行支取的时
间,应在附记栏中注明。

工 资 基 金 结 算 表
196 年 月份(季度)
单位名称: 工管02表
地 址:
主管部门:
单位:元
----------------------------------------------------------------------------------------
|人 数| 工资总额||总产值(千元)|全员劳动 |其中:工人
| | || |生产率 |
|----------|----------||--------------|----------|----------
|计划|实际|计划|实际||计划|实际|%|计划|实际|计划|实际
----------------------|----|----|----|----||----|----|--|----|----|----|----
甲 |1 |2 |3 |4 ||5 |6 |7|8 |9 |10|11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其|由工资附加费开支的| | | | || | | | | | |
|------------------|----|----|----|----|| | | | | | |
中|由其他经费开支的 | | | | || | | | | | |
----------------------|----------------------------------------------------------------
附 记 | 1.工资基金节余或超支的原因:
----------------------------------------------------------------------------------------
单位负责人(签章) 科长(签章) 主办人(签章)
报送机关:开户银行、当地劳动部门、主管部门各一份。
报送日期:196 年 月 日(公章)
注:1.向银行支取现金时,应另开现金支票;每月分几次发工资的单位,中间几次为预支,只开现金
支票,不填此表。
2.本表工资总额栏包括:向银行支取的现金,汇往外埠的工资和扣除职工事先借款、房租水电费
等在内。各单位开现金支票时,除写实支现金数以外,应在支票“用途”栏注明应发工资总额
数字。

追 加 或 超 支 工 资 基 金 审 批 表
196 年 月份(季度)
单位名称: 工管03表
地 址:
主管部门:
单位:元
------------------------------------------------------------------------------------------
原计划工资基金数 | 追加或超支工资数 | 当地劳动部门的意见 | 主管部门的意见
--------------------|--------------------|----------------------|----------------------
| | |
------------------------------------------------------------------------------------------
追加或超支工资基金的理由:
------------------------------------------------------------------------------------------
单位负责人(签章) 科长(签章) 主办人(签章)
报送机关:当地劳动部门、主管部门各一份。
申请日期:196 年 月 日(公章)
注:批准后,再送开户银行提取所追加的工资基金。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